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文化”相关记录102条 . 查询时间(0.855 秒)
2025年1月22日晚,中央民族歌舞团在日本大阪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专场演出,为当地观众带来了一场独具中国民族特色的视听盛宴。
近日,第二届西藏文化艺术节在西藏大剧院隆重开幕,来自西藏自治区的艺术家和文艺爱好者们齐聚一堂,共同拉开这场文化艺术盛宴。
近日,民族文化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展“赐·贡——中央政府与历世达赖班禅往来文物展”(暂定名)和“民族文化宫藏古典家具展”展陈设计方案专家座谈会在民族文化宫主楼三层举行。
近日,云南艺术基金2023年度传播交流推广项目“一路万象——中老铁路影像艺术展”在民族文化宫开幕。展览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指导,昆明学院主办,昆明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承办,民族文化宫展览馆、福清市博物馆、合川美术馆等单位共同协办。
阿坝师范学院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研究所,成立于2002年9月。以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宗旨,以抢救、整理藏、羌民族文献遗产和挖掘、研究藏羌民族文化为重点,以服务地方经济、促进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为己任。
2024年1月12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了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2023年度)入选名单。

新疆艺术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与实践培育基地为依托,积极融入文化润疆工程,强化主流价值引领,建成一批集历史传承、艺术展陈、实践体验于一体的中华文化艺术场馆群,努力以中华优秀文化艺术讲好中国故事、新疆故事,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新疆文化艺术事业、推进社会文明建设、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做出积极贡献。
11月15日,由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青海省文化馆承办的“长城长河湟美”青海明长城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展开幕。历时一年零三个月,春、夏、秋、冬四季的写生创作和作品优选集结与广大观众见面。
10月23日下午,由青海省文化馆主办的“银龄逐梦·余霞满天”2023年青海省文化馆首届老年艺术周展演活动在青海省文化馆群星剧场启幕。
作为口头诗学,当代粤北过山瑶体系中的日常瑶歌既保持了对底本的推崇,注重瑶族历史文化传统语境的重现,又在日趋变化的生活实践中汲取养分,呈现出新时代的新兴事物,并注入外来多元文化特别是客家文化元素。本文基于当代粤北瑶歌的变迁进行文化人类学的考察,并总结当代瑶歌变迁的主要特征。

"西兰卡普”传统传承出现危机,通过数字化技术采集、展示、利用和创新,知名度、利用领域、技法、传承模式均出现积极变化,但也表现出文化传播效果要高于文化传承效果、数字化技术种类待丰富、数字化技术与文化生态保护和营造结合差的不足。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应注意多渠道共同传承,做好文化生态的保护与营造。

藏草锣鼓是土家族劳动时用锣鼓伴唱的一种民歌,是士家人在生产劳动中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历史上曾广泛流行于土家族聚居区。《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词典》云:婷草锣鼓歌,土家族民间劳动歌曲。又称婷草歌、盘锣歌、挖土歌、合音锣鼓等。
近日,由国家文物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网信办联合开展的“见证新时代”主题活动公布了100件新时代见证物名单,民族文化宫馆藏文物“同心共筑中国梦”十字绣匾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