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理学 模式”相关记录41条 . 查询时间(0.531 秒)
河湖连续体中浮游细菌群落的空间和温度模式
河湖 细菌 空间 温度
2021/7/23
Bacterioplankton play critical roles in biogeochemical cycling. Although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bacterioplankton community compositions (BCCs) within individual habitat have been reported,...
种内遗传多样性是最基础层次的生物多样性,影响着群落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确定地球上哪些地方遗传多样性高,哪些因素影响遗传多样性的地理分布,不仅对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非常有意义,而且对人类健康、动植物育种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有重要启示。最近的大尺度研究表明,中性或近中性基因的遗传多样性随纬度增高而降低,与经典的物种多样性纬度梯度变化规律相一致。功能基因对物种的进化和...
本文从空间-语义双重约束角度,提出一种顾及空间邻近和功能语义相似的建筑物空间分布模式识别方法。首先,基于建筑物的空间位置邻近性(即建筑物间的最小距离)约束进行聚类,获得建筑物的空间分布模式和建筑物间的空间邻近关系;然后,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语义相似性约束进行分割,获得建筑物的初步聚类结果;最后,考虑簇内相似性与簇间差异性进行整体优化,获得最终聚类结果。试验验证表明,本文方法比现有方法能够更有效地识别空...
南京大学科研团队提出干旱区沙丘地貌非线性演化的新模式(图)
南京大学 干旱区沙丘地貌 非线性演化 新模式
2020/2/27
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干旱与半干旱区,这些地区占全球陆地面积的40%。沙丘广泛分布在干旱与半干旱区,成为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沙丘的形成及其演化机理一直是地球与环境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在人们的印象中,沙丘通常是寸草不生和流动的。而在半干旱地区,沙丘可以呈现出流动或固定等不同状态。流动沙丘与固定沙丘的植被覆盖度和流动性差异极大,却可以在相同的地表环境中长期共存,其共存机理是沙丘地貌和环境...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多模式多标准路径规划方法
路径规划 多模式 多标准 遗传算法
2014/4/9
单一路径评价标准难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出行路径规划需求。多标准路径规划成为公众出行服务的研究热点。然而,多标准路径规划本质上是具有NP特性的多标准决策问题,且涉及多种交通出行模式。多个不同标准的权重设置将直接影响路径规划结果。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不同标准的权重成为多标准路径规划中的技术瓶颈。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应多模式交通网络环境的多标准路径规划方法,借鉴遗传算法在求解多标准优化问题中的优势,将其扩...
中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模式
国内旅游 旅游消费行为 旅游消费模式 城镇居民
2012/4/9
以往学术文献主要探讨旅游消费行为的局部特征,而本文旨在基于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对旅游消费模式进行整体性探究,试图发现中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的普遍规律。本研究于2010年1月至3月对全国15个城镇的2500名居民进行了抽样调查,藉由前期质性研究提取的核心变量提炼出我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基本模式。研究表明:(1)我国城镇居民参加国内旅游的消费模式有三种,分别为积极主动型、中间型和消极被动型;(2...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模式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 文化旅游资源 整合开发
2012/4/9
文化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流,旅游与文化的关联度渗透性日益增强,如何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是世界各地旅游业长远发展的关键问题。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包括黄山、池州、宣城、芜湖、马鞍山、铜陵六市及安庆市的潜山县,辖34个县市区,总面积38220km2,总人口1069.6万,是安徽省最具开发潜力的旅游板块,文化旅游资源的品位和富集度都很高,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开发层次较低、产业链条脆弱、整体旅...
乡村旅游诱导下农户能源消费模式的演变——基于六盘山生态旅游区的农户调查分析
六盘山 乡村旅游 能源消费模式
2011/12/14
以旅游业为主要产业业态的乡村已经成为我国乡村发展转型的4种类型之一。显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对乡村农户能源消费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研究以六盘山生态旅游区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农户人均能源消费总量、结构以及最终消费用途为切入点,探讨了乡村旅游诱导下农户家庭能源消费模式演变的问题。结果表明:在能源消费总量上,乡村旅游农户家庭人均能源消费显著增加,比传统农户高42.96%,达到707.35 kgce...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与可持续发展途径研究”由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彦随研究员主持,吴传钧、佘之祥、郭焕成、蔡运龙先生任学术顾问,龙花楼、张义丰、鲁奇、陈玉福、王介勇为课题负责,并联合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共30多名科研人员、历时4年(2007-2010年)完成。4月15日获悉通过国家基金委组织的“地球科学领域重点项目结题验收”,获得优秀(A类)。
山西省文化旅游资源的特征与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文化旅游资源 文化产业 发展模式 山西
2012/8/15
文化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发展主流,如何提升旅游资源中的文化底蕴,是世界各地旅游业长远发展的关键问题。山西省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旅游资源,如何提升旅游资源中的文化底蕴,实现旅游与文化很好联姻,引领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山西旅游业向前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对山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基于山西文化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文化产业发展的五种模式,即以旅游产业开发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模式,以古建筑...
近30年来绵阳市城市用地扩展模式研究
城市用地 时空分异 扩展模式 绵阳市
2012/8/15
城市用地扩展不仅是评价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测度指标,也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重要领域之一。本文以多时相、多源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RS专题信息提取与GIS空间叠加分析技术,选择扩展强度指数、紧凑度、分形维数、重心转移指数、扩展方位指数等5个景观结构与变化指标,系统地分析了中国科技城绵阳城市用地扩展模式与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980~2009年间绵阳城市扩展总面积达110.11km2,年...
地理信息之父诠释GIS新理念:人类认知世界新模式
地理信息之父 GIS新理念 人类认知世界新模式
2010/9/26
在日前北京举行的“2010Esri中国区域用户大会”上,世界“GIS(地理信息系统)之父”、加拿大著名地理学家罗杰·汤姆林森博士针对GIS应用理念的一席演讲,赢得了来自中国国内的3000多名GIS研究和从业人员以及爱好者的热烈掌声。
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空间的破碎度研究是在借鉴自然生态空间破碎度研究的基础上,吸收破碎度研究的经验、理论、观点和方法,以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为对象,将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看做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地方性生境,研究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时空过程与景观格局,目的在于探讨传统地域文化景观连续性和整体性保护的模式。以浙江省诸暨市直埠镇作为典型案例,通过对2005年和2007年两个时段因村庄合并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成的景观特征、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