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理论语言学 >>> 普通语言学 比较语言学 语言地理学 社会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语言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论语言学相关记录11741条 . 查询时间(1.784 秒)
社交沟通障碍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核心特征之一,严重影响孤独症儿童的日常适应和社交参与。模仿能力作为早期社交、语言和情绪发展的基础,对儿童学习新技能至关重要。然而,孤独症儿童往往在模仿领域表现出显著困难,这可能进一步影响其社交沟通能力的发展。尽管孤独症模仿与社交沟通之间的关联已有报告,但两者之间的影响路径,尤其是不同模仿类型如何影响不同社交沟通领域,以及干预措施如何通过提高模仿能力来促进社交...
本文关注以焦点为否定中心的“焦点否定”,提出并论证了焦点否定是一种独立的否定类别。焦点否定句可分为两类:显性焦点否定句使用谓词性否定词(如“不是”);隐性焦点否定句使用常规否定词“不”“没”,但“不”“没”在句中的句法语义功能与否定谓词相同,与否定副词相异。通过对比汉、英、日三种语言,文章明确英语和日语中也存在显性、隐性两种焦点否定句,整体格局和汉语相似。三种语言的显性焦点否定句均使用否定谓词,隐...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上古汉语(先秦-西汉)时期表达逻辑意义的功能词。拟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从语义-语用接口的角度切入,在“量化-否定-关联-时体-情态”分类框架下针对上古汉语功能词进行细致的语义刻画及语用功能分析,辨析各词的语义语用特征及其在句子的语义组合之中所发挥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追溯各类功能词的语义来源及生成过程,探求各类功能词的共时用法变异及后续演变历程,并揭示量化、关联、时体等重要语义范畴...
《当代语言学》第27卷2025年第2期于4月15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段海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语音方向。中国语音协会会员,中残联语言康复委员会常委。近十年来,主要在交叉学科领域进行探索,研究兴趣主要围绕言语语言障碍及语言病理学展开。曾在《民族语文》、《语言暨语言学》及《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多项省部级课题。
田静,女,土家族,湖南人,文学博士,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藏缅语族语言比较、社会语言学、少数民族汉语习得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完成教育部、国家语委项目五项;出版《藏缅语宾语句法标记比较研究》(独著)、《仙仁土家语研究》(戴庆厦、田静)、《云南里山乡彝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合著)等多部学术专著;出版教材一部《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语偏误分析教程》(独著);发表学术论...
任广旭,男,1971年生,朝鲜族,中共党员,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语言对比、翻译理论、社会语言学。
阮宝娣,女,1965年6月生,副教授。1994年获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文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中央民族大学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对比语言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