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生态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作物生态学相关记录32条 . 查询时间(2.458 秒)
近日,研究生院根据《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奖励办法(2021年修订)》(沈农大研究〔2021〕29号),经个人申报、校外盲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推荐、学校专家小组评审等环节,评选出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篇,优秀学术学位硕士学位论文30篇,优秀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32篇。我院4名博士研究生获评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7名硕士研究生获评校优秀学术学位硕士学位论文,4名专业硕士研究生获评校优秀专业学位...
2024年1月3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耕作与生态创新团队基于田间试验与空间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在全球尺度上揭示了作物休闲季(收获后至播种或移栽前)氧化亚氮(N2O)排放相对全年排放的贡献具有显著差异。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全球变化生物学(Global Change Biology)》上。
邵帅,女,汉族,生于1985年8月,吉林省桦甸市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牧草、草坪草生理生态方向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曾获得全国草学类本科专业2019年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三等奖。型专利2项。
该研究发现棉花种植环节的环境影响取决于灌溉、农药和化肥用量。全球约有一半的棉田使用地下水灌溉,农药平均施用量为 1.57 kg/ha,氮磷肥平均投入量为150 kg/ha。全球各棉区灌溉、农药、氮肥施用量差异较大,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施用量较高,而经济水平和水资源有限的棉区施用量较少,亟需因地制宜提高灌溉用水、化肥、农药利用效率,减少生产环节的环境影响。研究还发现,除了棉花种植环节对环境的影响外,...
肖关丽,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硕士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作物生理生态。
杨志清,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硕士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农作物生理生态和药食同源作物资源评价与利用。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生理生态研究室现有科技人员9人,其中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1人, 3人具有博士学位。依托农业部黄淮海棉花遗传改良与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棉花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主要研究棉花高产、优质、高效、抗逆和轻简化栽培的生理生态机制为棉花高产、优质、高效、抗逆简化栽培和适宜轻简化及机械化栽培的棉花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支撑。近10多年来,共承担完成国家和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
王继华,研究员,博士,现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特色作物与南药研究室主任,兼任广东省现代南药(化橘红)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岗位科学家,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养殖专业委员会技术专家和国家南药科技创新联盟副理事长,硕士研究生导师。
刘彦卓,男,江西萍乡市人,研究员。 1965 年生。 1985 年获兰州大学生物系植物生理专业理学学士, 1988 年获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生化专业农学硕士。 2000 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阿肯色大学、杜克大学与国家水稻研究中心研修一年。 1988 年分配至广东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工作至今。 2000 年前主要从事水稻生理生态的研究,包括水稻的冷害生理、两系不育系的光温生态、产量生理等。200...
团队由15人组成,其中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2人,博士5人,硕士2人。学科带头人钟旭华博士为广东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二级研究员。近十多年来,主持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50多篇,主著(编)著作3部,研制技术标准2项。主持研制的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节省氮肥20%,增产10%,少打农药1-2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技术先后入选农业部、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和广东省农业面源污...
温室气体以及活性氮的排放,严重影响全球生态环境。水稻生产过程也是温室气体和活性氮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建立高产、高效和低环境足迹的种植系统,对促进水稻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United Nations World Food Programme)知识平台发布了石漠化治理的典型案例“石山结出幸福果 —— 贵州兴义石漠化综合治理”(“The Rocky Areas’ Road to Prosperity: Combating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Guizhou’s Xingyi”)。
邵彩虹,女,1978年9月生,党员,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省自然科学基金等17项,围绕再生稻丰产增效、双季稻节水节肥及优质稻机械化轻简化栽培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发表论文(论著)30余篇,软件著作权授权3项,立项地方标准3项,2项技术纳入农业部及江西省主推技术,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省科技进步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等在内的10项科技成果...
杨武德,男,汉族,1960年生,九三学社社员,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植物生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西省人大代表,山西省科技创新标兵,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西省教学名师,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农业部华北黄土高原地区作物栽培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站长,原山西农业大学副校长。兼任中国作物学会理事,中国农学会农业信息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农...
冯美臣,男,1978年生,博士,现任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教授、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生导师。兼任山西省现代农业杂粮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专家、中国农学会智慧农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农业信息分会委员,山西省作物学会理事、副秘书长,山西省旱作农业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杂粮学会理事、藜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农业科学》编委等。农业部华北黄土高原地区作物栽培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副站长,作物栽培学与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