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物理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物理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36条 . 查询时间(2.217 秒)
为了刻画在黏弹性介质中具有质量涨落的耦合粒子的运动行为,本文提出了相应模型,即三态噪声激励下的分数阶耦合系统。利用Shapiro-Loginov公式和Laplace变换,发现了粒子间的统计同步性,并得到了系统输出幅值增益的解析表达。在此基础上,针对模型涉及的关键要素,即耦合系统、分数阶系统和三态噪声,着重分析了耦合系数、系统阶数和噪声稳态转移概率对系统输出幅值增益的广义随机共振现象的影响,并给出了...
近日,中国科学院发布《关于公布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审结果的通知》(科发函字〔2020〕319号)和《关于公布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评审结果的通知》(科发函字〔2020〕320号),我系任亚飞博士和乔振华教授名列其中。
近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所杨磊、林承键、张英逊等将人工智能核心方法之一——贝叶斯方法首次应用于奇特核体系相互作用势的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为该方法在核物理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打下了基础。该研究结果以“Bayesian analysis on interactions of exotic nuclear systems”(《贝叶斯方法在奇特核体系相互作用势研究中的应用》)为题,于6月20日发表在...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20年秋季入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网上报名公告
2018年4月14-1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二届“墨子论坛——物理科学分论坛”在物理学院二楼报告厅举办,来自美国、日本、法国、新加坡等国家的20多位世界知名高校的青年学者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老师们共襄盛会,探讨物理前沿学术问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模拟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周正威教授研究组与美国莱斯大学、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中科院物理所合作,提出了一种在冷原子系统中模拟磁单极场的新方案,从而为在冷原子系统中研究曲面上的量子霍尔效应及寻找新的奇异量子态提供了理论指导。相关研究成果3月29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Phys. Rev. Lett. 120, 130402 (201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院士领导的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在探测拓扑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实验室核磁实验组的彭新华教授与理论合作者复旦大学孔令欣教授和万义顿教授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利用量子模拟方法,通过高精度量子控制实验手段在原理上唯一识别了一类二维晶格体系的不同拓扑相,探测并证实了这类拓扑相存在的广泛区域,向着利用实验手段研究复杂的量子物质和实现拓扑量子计算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伦敦时间10月1...
2016年,在全体职工和研究生的团结奋斗下,研究所认真贯彻“四个率先”要求,全面落实“率先行动”计划部署,务实推进“一三五”规划实施,以科研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十三五”开局形式喜人。为激发工作热情,弘扬拼搏精神,促进研究所又好又快地发展,研究所开展了2016年度“十大新闻事件”推荐评选工作,结合部门推荐和网上投票结果,经所务会审定,确定如下事件为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6年...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邓风研究组在沸石分子筛催化剂活性中心协同效应的固体核磁共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在Angew. Chem. Int. Ed.上在线发表。为了提高多相催化剂(如沸石分子筛、氧化物等)的催化反应性能,往往需要在催化剂上构建多种活性中心。这些活性中心之间通常被认为能够协同作用,进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产物选择性。虽然从宏观反应性能的变化上可以判断活性中心协同效应是...
王利光,男,1951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江南大学理学院院长,无锡市数理学会副理事长。多年来,一直从事纳米分子电子器件、纳米电子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已经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杂志和国际国内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0篇,EI收录12篇,其余论文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目前,承担一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一项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和一项江苏省重点实验...
肖云汉,1965年生,现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能源动力研究中心主任,工程热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2010年1月任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挂职,时间两年),2010年6月任江苏省科协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席。曾任工程热物理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副局长。1981至1993年在清华大学学习,先后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3年入工程热物理所...
第二届“天柱论坛”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1月11日至13日在安徽省金寨县天堂寨召开,本次中国科技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共同承办。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及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的12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天柱论坛”以学术交流为目的,以冷原子和离子物理、原子和分子光谱、分子动力学、表面化学物理、生物磁共振等方面为研讨内容,旨在为老师和研究生提供一个宽松...
世界上第一根太阳能冶炼的单晶硅日前由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物理所陈应天等专家制成。据2009年《中国物理快报》第26卷第7期刊登的文章Silicon Purification by a New Type of Solar Furnace显示,陈应天等人发明的太阳能炼硅新技术已宣告成功。这标志国际首创的太阳能炼硅技术获得成功。
王季烈,清末民初物理学著作翻译家。翻译出版了中国第一本以物理学命名、具有大学水平的教科书,还编著了中国第一本中学物理课本,主持编印了《物理学语汇》,为近代物理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丁绪宝,物理教育家。专长于实验物理教育。毕生努力于因陋就简地创制物理仪器和教学器具。为推广和普及大、中学校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