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化学物理学 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化学 核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化学相关记录7027条 . 查询时间(1.828 秒)
2025年5月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班宇杰研究员等利用“竞争性界面溶解-交联”方法,制备出厚度小于10 nm的硅橡胶膜。该膜对1.0 wt.%丁醇水溶液(模拟生物发酵液浓度)的富集浓缩倍数达14倍,液体总渗透量达到110 kg m-2 h-1,性能较现有报道的丁醇富集膜提升1至2个数量级。
基于具有超快时间分辨,高通量,从埃量级到微米量级的全尺度结构表征的上海同步辐射光源二期工程BL10U1线站在材料原位微结构演变表征上的独特优势,能够为国家战略高性能材料提供最先进的微结构原位演变机理研究表征手段。2025年4月10日,线站in-house研究在轴拉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膜的应力场下的微结构动态演化机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2025年4月2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肖建平团队与浙江大学研究员王亮、教授肖丰收团队,以及宁夏大学教授刘晰团队合作,在丙烷脱氢制丙烯的研究中取得进展。研究开发出一种钴硅酸盐沸石催化剂(CoS-1),该催化剂具有稳定孤立四面体钴位点结构的独特分子筛骨架,展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可实现丙烯产率达9.7 kgC3= kgcat–1 h–1。此外,在工业条件下,其丙烷脱氢性能优于传统工业P...
2025年4月2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能源研究部生物质氢键选控与活化研究组(DNL0605组)路芳研究员团队、低碳战略研究中心(DNL26)蔡睿研究员团队、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部(DNL12)刘中民院士团队等,联合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东北大学等合作单位,在水泥行业低碳化生产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利用水泥生料中的铁组分构建催化体系,模拟钢铁固废的组成,制备出铁基催化剂,实现了碳...
2025年4月22日,大连化物所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计算和数据驱动催化研究组(511组)肖建平研究员团队与浙江大学王亮研究员、肖丰收教授团队,以及宁夏大学刘晰教授团队合作,在丙烷脱氢制丙烯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开发出一种钴硅酸盐沸石催化剂(CoS-1),该催化剂具有独特的分子筛骨架稳定孤立四面体钴位点结构,展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可实现丙烯产率达9.7 kgC3= kgcat–1&#...
2025年4月22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计算和数据驱动催化研究组(511组)肖建平研究员团队与浙江大学王亮研究员、肖丰收教授团队,以及宁夏大学刘晰教授团队合作,在丙烷脱氢制丙烯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开发出一种钴硅酸盐沸石催化剂(CoS-1),该催化剂具有独特的分子筛骨架稳定孤立四面体钴位点结构,展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可实现丙烯产率达9.7 kgC3= kgcat–...
分子构型在决定有机半导体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对于应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A-DA'D-A型小分子受体(SMA),其构效关系的系统研究仍较为匮乏。
溶解性有机质由成千上万种分子组成,是水域与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组成部分。溶解性有机质不仅作为关键碳源调控着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其自身的组成与转化也受到微生物活动的强烈影响。过去十年间,得益于高分辨质谱技术(如FT-ICR MS)和统计方法的不断发展,溶解性有机质的分子表征及相关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2025年4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何智涛课题组针对核酸类活性分子中全杂原子取代五价磷立体中心的合成难题,通过发展连续取代策略,实现了一系列含手性五价磷立体中心的骨架制备,包括ProTide类似物、烷氧基磷酰胺、磷酸酯、硫代磷酸酯和膦酰胺等,并用于农药分子(−)-Fenamiphos的高效制备中,展现出较高的应用价值。
金属Cu因具有将二氧化碳(CO2)还原生成多碳产物的特性,在过去四十年间引起了广泛关注,但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eCO2RR)的产物选择性、Cu基催化剂稳定性及能源效率等仍是制约其工业化应用的核心瓶颈。近年来的实验结果表明,Cu基催化剂的表面形貌在eCO2RR条件下容易发生变化,极大地影响其催化机理和反应活性。因此,深入解析催化剂在反应条件下的微观结构和形貌变化特性,并研究其对反应性能的影响,对...
2025年4月1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105组)耿旭辉研究员、李盛红副研究员团队与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中心(509组群)邓德会研究员、崔晓菊副研究员团队合作,研制出基于“铠甲”传感材料的抗硫中毒的便携式硫化氢(H2S)气体检测仪,并将该仪器应用于污水处理池和下水道井中H2S气体,以及深海海水中溶解H2S气体的原位检测中。
2025年4月1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栋和刘生忠团队,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规模化制备方面取得进展。该团队开发出分子胶水界面锚定技术,实现了高效、大面积钙钛矿组件涂布印刷制备。
2025年4月15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能源研究部催化羰基化研究组(DNL0604组)吴小锋研究员团队受邀发表了一氧化碳(CO)羰基化的新趋势综述文章,系统梳理了一氧化碳羰基化反应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及最新发展趋势,涵盖过渡金属催化、离子反应及自由基反应等多个前沿方向,全面探讨了一氧化碳羰基化在选择性调控、绿色转化及未来发展等方面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电催化CO2还原反应(CO2RR)被视为实现高质量“碳循环”的关键路径。其中,将CO2高效转化为含两个碳原子以上(C2+)的高附加值化学品(如C2H4、C2H5OH等)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展现出巨大的可持续“碳循环”潜力。然而,现有Cu基催化剂仍面临两大难题:高电流密度下传质受限导致活性下降;催化层电解液“水淹效应”导致活性位点稳定性骤降。如何突破活性与传质之间的平衡关系成为该领域的主要研究瓶颈。
2025年4月1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氢化物能源化学研究中心(DNL1901组群)陈萍研究员、何腾研究员与华中师范大学饶立副教授合作,在团队前期开发的金属有机化合物(Metal Organic Compounds,MOCs)储氢材料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利用光催化实现该材料可逆加脱氢循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