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工学”相关记录91078条 . 查询时间(2.31 秒)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提出“噁唑啉缓冲开关”新策略 提高Cy7染料光稳定性(图)
染料 成像 分子
2025/2/22
2025年2月22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分子探针与荧光成像研究组(1818组)徐兆超研究员、乔庆龙副研究员团队,与华东理工大学郭志前教授、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刘晓刚教授合作,在生物医学成像领域取得新进展,提出了一种基于噁唑啉开关(Oxazolidine Switch)的“荧光缓冲”策略,克服了近红外Cy7菁染料光稳定性不足的难题。该策略无需改变Cy7母体结构,即可提升其光稳定...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纳米马达靶向抗肿瘤药物研究获新进展(图)
纳米 肿瘤治疗 细胞
2025/2/22
2025年来,针对抗肿瘤药物存在的毒副作用大、药效不理想和递送靶向性弱等问题,纳米马达靶向抗肿瘤药物已成为药学和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H₂S作为气体信号分子在炎症调控和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备受关注。

中国科学院研究利用三维电子衍射技术解析全新三维小孔磷铝分子筛(图)
三维 电子 解析 分子
2025/2/22
2025年2月2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郭鹏,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刘中民团队,通过精确调控有机结构导向剂,合成了全新的小孔磷铝分子筛DNL-17,并采用三维电子衍射技术,解析了该分子筛复杂的晶体结构。

中国科学院有机自旋电子器件磁响应信号调控研究获进展(图)
有机 电子 器件 信号
2025/2/22
2025年2月2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孙向南团队在有机自旋电子学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团队基于电光补偿策略,实现了室温下有机自旋电子学器件磁响应信号的宽范围调控以及器件的多功能性应用。相关研究成果以Room-Temperature Organic Spintronic Devices with Wide Range Magnetocurrent Tuning and Multifun...

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开发出基于结构自监督学习的深度学习框架(图)
结构 蛋白质 三维
2025/2/22
2025年2月20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吴边和崔颖璐团队在《创新》(The Innovation)上发表了题为Structure-based self-supervised learning enables ultrafast protein stability prediction upon mut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出基于结构自监督学习的深度学习框架Pythia。Pythia可...
中国科学院研究发现河水硼同位素可示踪半干旱区雨季硅酸盐岩风化过程
同位素 硅酸盐 过程
2025/2/22
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的风化行为与其B同位素组成(δ11B)存在显著差异。硼同位素(δ11B)是示踪大陆硅酸盐岩风化的潜在指标,但其应用受限于分馏机制的复杂性。传统理论认为,河水δ11B与大陆硅酸盐岩风化呈负相关,但不同气候区实测数据的矛盾使该假说存疑,需要更多数据来验证其示踪硅酸盐岩风化的普遍性和稳健性。

2025年2月20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太阳能研究部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组(DNL1606组)杨栋研究员和刘生忠研究员团队,在运用双面连接器解决柔性大面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异质界面分层问题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自适应油凝胶润滑材料研究获新进展(图)
润滑材料 摩擦 高性能
2025/2/22
随着航空航天、海洋工程、高端制造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摩擦磨损对机械设备性能、效率和寿命的负面影响愈发凸显,复杂交变的苛刻工况对传统润滑材料提出了新挑战。发展可响应外界刺激改变材料自身结构,以适应复杂工况的高性能自适应润滑材料,确保高端装备的高效、长寿命运行,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中国科学院天关”卫星捕捉到罕见的X射线双星系统(图)
卫星 X射线 辐射
2025/2/22
2024年5月27日,“天关”卫星搭载的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在邻近星系即小麦哲伦云内,捕捉到来自一对罕见天体的短暂且高能量的X射线辐射事件,并利用搭载的后随X射线望远镜进行定向观测,获取了源爆发期间更详细的X射线信息。这一发现为探索大质量恒星的相互作用与演化开辟了新途径,印证了“天关”卫星在捕捉宇宙中转瞬即逝的新型X射线源方面的能力。2月19日,这一成果作为欧洲航天局首篇基于“天关”卫星数据主导的论...

中国科学院首套航空大地电磁探测系统成功应用于高原铁路建设工程任务(图)
航空 电磁 探测 系统
2025/2/22
2025年2月19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制的我国首套直升机航空大地电磁探测系统,成功应用于高原铁路建设工程,完成5000米高寒高海拔、复杂地形地貌地区的地质勘查任务,为国家重大铁路建设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中国科学院新型高熵热敏陶瓷材料研发成功(图)
陶瓷材料 监测 元素
2025/2/22
针对航空航天发动机状态监测及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等高温极端环境下的应用需求,高温热敏传感器需同时具备宽温域稳定性与高灵敏度特性。传统热敏材料在极端温度下易出现性能失稳,而新兴高熵材料通过多元素晶格占据形成的熵稳效应,展现出优异的热/化学稳定性和协同强化机制。但是,高熵材料的强晶格无序性导致载流子迁移率骤降,引发电子散射加剧与电输运性能劣化,制约高温下的电阻-温度响应精度。因此,开发兼顾晶格稳定性与...

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开发出具有分级结构的双网络水凝胶 实现高蒸发速率和超耐盐性(图)
结构 离子 污染
2025/2/22
高盐废水处理是水污染净化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通常,高盐废水含有高浓度的氯化钠或其他盐离子。这增加了水处理的复杂性,或对处理设施造成腐蚀或结垢等问题。传统处理方法如反渗透技术,能够有效去除盐分,但处理过程可能遇到膜污染、能耗高和废水回收率低等问题。因此,研究新型材料或技术来提升高盐废水处理效率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利用“搭积木”方式构建碳化硅片上异质集成量子光源(图)
集成 量子 光子
2025/2/22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在集成光量子芯片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研究采用“搭积木”式混合集成策略,将III-V族半导体量子点光源与CMOS工艺兼容的碳化硅(4H-SiC)光子芯片异质集成,构建出新型混合微环谐振腔。这一结构实现了单光子源的片上局域能量动态调谐,并通过微腔的Purcell效应提升了光子发射效率,为光量子芯片的大规模集成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提出金属-碳化钼体系“选择性部分重整”制氢新技术(图)
金属 高温 催化剂
2025/2/18
2025年来,生物乙醇因可再生性、高含氢量及良好的储运安全性,成为备受关注的绿色制氢原料。而传统的乙醇-水重整制氢技术存在两大难题。一是该过程通常需在400℃至600℃的高温条件下进行,能耗高且难以避免乙醇分子C-C键断裂导致的CO2排放;二是现有催化剂易受到积碳和烧结失活的影响,限制其工业化应用,难以兼顾催化效率和长期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