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半导体技术 >>> 集成电路技术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集成电路技术相关记录449条 . 查询时间(2.578 秒)
2025年1月13日,微电子所智能感知芯片与系统研发中心乔树山团队在超宽带低噪声单片集成电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微弱信号处理链路对噪声极为敏感,低噪声放大器作为信号链路的关键元器件,决定了微弱信号的检测灵敏度。传统的低噪声芯片受晶体管的增益滚降、噪声和带宽相互制约的影响,导致各类系统的灵敏度和带宽无法满足信号多样性要求。同时,当电路长期工作在低温环境时,放大器的不稳定性加剧,导致系统可靠性降低。
2024年12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张龙与董红星团队,联合湖南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激光模式调控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团队通过选择性模式结构破缺这一创新方法,在单个激光腔中实现了高性能单模激光输出。相关研究成果以Single-Mode Lasing by Selective Mode Structure Breaking为题,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Adv...
高迁移率聚合物半导体的设计合成已取得进展,但将聚合物半导体的可溶液加工、本征柔性这些独特性质应用于集成电路面临困难。在集成电路中,对聚合物半导体进行图案化加工,可以降低漏电流,避免相邻器件间的串扰,降低电路整体功耗。目前,可控光化学交联技术是与现有微电子工业光刻工艺相兼容的图案化方式。特别是,发展高效的化学交联剂至关重要。
2024年11月19日,《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何军教授课题组在后摩尔时代先进技术节点器件高κ单晶栅介质方面的最新进展,文章题目为“High-κmonocrystalline dielectrics for low-power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s”。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尹蕾研究员、程瑞清副教授和...
2024年11月13日上午,南京理工大学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党委书记刘逶迤一行来访集成电路学部调研,就党建思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平台建设等内容进行座谈交流。座谈会由集成电路学部副主任范重主持。
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合作。2024年10月29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部微电子学系党支部赴中国电科芯片技术研究院(简称“芯片院”),与芯片院人力资源部党支部、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事业部党总支举行结对共建仪式。
近日,我院左成杰教授课题组一篇射频集成电路(RFIC)设计论文入选2024年第九届集成电路与微系统国际会议(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Microsystems,ICICM)。ICICM 2024于10月25日至27日在湖北武汉举办。该研究成果获得了ICICM 2024的最佳论文奖以及最佳报告奖。
为加快培育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2024年10月17-18日,在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广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指导下,由广州金融发展服务中心主办,广州市半导体协会和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广州赛区)暨2024年广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行业赛在广州顺利举行,本次行业赛也得到了中国工商银行广州科技支行、广发证券...
近日,依托建设在高新区天开华苑园的天津国家芯火双创基地(平台)顺利通过GB/T 19001-2016/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得认证证书(证书编号:ZM034124Q13321R0S)。本次认证通过范围:集成电路的设计生产,产教融合服务。
2024年9月3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电子学院特任教授孙海定iGaNLab课题组开发了一种具有光能量自监测、自校准、自适应能力的三维垂直集成深紫外发光器件阵列,并将它们成功应用于新型无掩膜深紫外光刻技术中。该研究首次提出将深紫外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ED)阵列作为光源应用于无掩膜深紫外光刻技术。在被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的步进式光刻机技术之外,本技术提出利用每颗micro-LED具有...
2024年9月5日-6日,由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与芯动力人才计划联合举办的第139期国际名家讲堂圆满落幕。本次讲堂以“集成电路静电保护的要求、设计与优化”为主题,汇聚了80余位来自各地的集成电路领域精英,共同探讨行业前沿技术。
为提高深圳集成电路设计水平,增加企业研发人员与世界一流专家学习和对话的机会,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将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芯动力人才计划联合举办Power IC Technology培训。本次培训特邀加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多伦多纳米制造中心主任Wai Tung Ng吴伟东教授作为讲师。
同时利用“电荷”、“自旋”和“轨道”三大自由度的自旋存算器件是超越摩尔信息技术的重要选项。垂直磁化自旋比特具有10纳米以下尺寸保持良好热稳定性的潜在优势,但面临如何实现高能效全电写入的关键技术难题。传统材料(如自旋霍尔效应材料等)由于对称性保护只能产生面内横向极化自旋,其角动量无法翻转垂直磁化比特。寻找垂直有效磁场和垂直极化自旋的有效产生方法成为2024年来的科技前沿热点。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4年度集中受理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集成电路学部共获资助24项,总批准经费达2198万元,获批数量和资助经费均创历史新高,体现了集成电路学部在青年人才培育、科研创新能力提升方面的成效。
2024年8月15-18日,第十九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在陕西西安召开,光伏专委会发布了2024年太阳电池中国最高效率、2023年光伏领域重大科技进展,集成电路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纳米材料与器件实验室新能源技术中心课题组的“柔性单晶硅太阳电池技术”入选“2023年光伏领域重大科技进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