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水利管理”相关记录92条 . 查询时间(2.172 秒)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成里京等-AAS: 海洋屡次破纪录变暖已成为一种“新常态”(图)
资源 观测 气体
2025/1/13
2025年1月10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气所)牵头,联合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法国墨卡托海洋国际研究所、意大利国立地球物理与火山学研究所等全球31个研究单位的54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在《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环境科学观测与应用》专著正式发布(图)
海洋环境 观测 应用
2024/12/24
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九市,陆地总面积约 5.6 万平方公里,2021 年常住人口达 8617.19 万(第 七次人口普查),2020 年地区生产总值高达 11.5 万亿元,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热带印度洋水团混合过程研究取得新进展(图)
过程 环境 观测
2024/11/25
2024年11月13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杜岩研究员团队在热带印度洋环流水团混合过程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Large mixed layer salinity variation in the southern tropical Indian Ocean due to the blending of water masses”,发表在国际...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Nature揭示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的关键机制(图)
观测 生态系统 分析
2024/10/17
2024年10月16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詹海刚团队在Nature在线发表了题为“Common occurrences of subsurface heatwaves and cold spells in ocean eddi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突破了次表层连续观测数据严重匮乏的限制,首次从全球尺度上揭示了涡旋在驱动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事件中的关键作用...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的关键机制(图)
观测 数据 生态系统
2024/10/18
2024年10月16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詹海刚团队在《自然》(Natur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ommon occurrences of subsurface heatwaves and cold spells in ocean eddi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突破了次表层连续观测数据严重匮乏的限制,首次在全球尺度上揭示了涡旋在驱动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事件中的关键作用,并提出了涡旋会放大全球变...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许鲁君等-AAS: 冷锋过境对芬兰湖气交换特征的影响(图)
许鲁君 气候 观测
2024/10/15
冷锋,是冷空气前锋的简称,是指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锋。气候变化背景下,冷锋活动的发生愈加频繁。冷锋过境对湖-气间的能量和物质交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在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
中国科学院海洋所通过CPIES观测阵列揭示海洋上层能量传递到深海的机制(图)
观测 气候 信号
2024/10/11
海洋上层能量如何进入深层海洋一直是海洋学研究中的重大难题,困扰科学家多年。它是理解气候变化信号如何传递到深海,以及深海混合的关键所在。2024年10月3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徐永生团队在该问题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 Oceans。
中国科学院海洋所研究发现南大洋碳汇强度被高估(图)
观测数据 大气 气候
2024/10/11
2024年9月29日,海洋所宋金明团队在Nature旗下期刊《通讯-地球与环境》(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提示了南大洋碳汇强度因观测数据季节分布不均衡而被高估,南大洋碳汇强度没有先前报道的那么高。
《城镇生活水循环系统节水精细化管控技术指南》等6项团体标准于2024年9月1日起实施
水循环系统 精细化管控 团体标准
2024/10/25
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在南极海冰预测网络(SIPN South)项目中创佳绩(图)
预测网络 评估 观测数据
2024/8/11
2024年7月24日,国际合作项目《南极海冰预测网络(SIPN South)》发布了最新的夏季海冰预测评估报告,由李晓峰研究员团队开发的基于AI的海洋所IOCAS-SIPNet模型,在15个参赛模型中脱颖而出,名列第三,超越了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意大利等多国的海冰预测模型。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全新世以来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重建取得新进展(图)
观测 资料 分析
2024/11/10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世界第三大河流,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水位的变化深刻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貌演变。全新世随着长江水位的抬升,长江中下游地区发育众多通江浅水湖泊。目前全新世长江干流年平均水位定量重建记录依然空白,限制了对全新世长江中下游湖泊形成演变的准确认识。
2024年7月18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经志友团队,在南海亚中尺度动力不稳定的高频变化特征、物理机制及其垂向热输运定量贡献等观测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先后发表于国际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合作者包括南海海洋研究所博士后郑瑞玺、河海大学副教授曹海锦和美国布朗大学教授Baylor Fox-Kemper。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区域热带边界的新定义(图)
观测 分析 数据
2024/6/27
2024年6月17日,许多研究利用观测和再分析数据发现了自20世纪70年代末热带有扩张趋势。然而,不同区域的热带边界也不可能在所有经度都发生扩张,需要对区域热带边界变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目前,由于对区域热带边界(RTE)位置的定义比较困难,对其变化的研究还比较有限。
海洋所GNSS浮标海浪观测技术研究获国际媒体专访报道(图)
观测技术 电子工程 系统
2024/5/25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徐永生研究团队的GNSS浮标海浪观测技术研究成果2024年4月27日发表后,引起了国际广泛关注。2024年4月27日,徐永生及其团队成员博士生杨磊接受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旗舰杂志《IEEE Spectrum》记者Gwendolyn Rak的在线采访。采访中,徐永生详细介绍了该观测技术的创新点、应用潜力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相关报道2024年4月27日在《IEEE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