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大地测量定位”相关记录112条 . 查询时间(5.97 秒)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基于Vincenty公式的罗兰伪距定位方法研究取得进展(图)
定位 系统 线性
2025/2/21
2025年2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用于罗兰系统定位解算的方法,该方法使用Vincenty公式作为大地线距离的计算公式,提高了罗兰系统的定位水平。

青藏高原上发生的雷暴云具有独特的对流结构和闪电活动特征,但由于观测手段的不足,高原雷暴云起电机制和电荷结构演化特征的研究仍然是一大挑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强对流与雷电研究团队利用高精度甚高频闪电干涉仪、探空、雷达等先进的观测手段,开展了针对青藏高原中部地区夏季雷暴对流结构和闪电活动特征的综合观测。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应用于黑土地农机作业中的广域天基定位技术取得积极进展(图)
应用 定位 传感器
2025/2/21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黑土地广域天基定位技术”研究团队紧密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战略部署,针对当前黑土地保护中智能农机作业对高精度定位的需求,展开了复杂场景下多传感器定位技术的研究。为了充分利用各种传感器的测量信息,进一步提高定位结果的稳健性,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差分GNSS视觉惯性导航系统(DGVINS)。该系统将差分GNSS(DGNSS)、视觉和惯性信息有机地融合在因子图优化框架...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LAMOST实现光纤定位检测系统的升级改造并成功运行(图)
定位检测 系统 光谱
2024/8/8
LAMOST在国际上是首个将中国自主创新的分区并行可控光纤定位技术应用于大规模光谱巡天的望远镜,光纤定位技术也成为了LAMOST两个核心关键技术之一,它要求 4000 根光纤在较短的时间内精确对准各自的观测目标,这为LAMOST成为世界上光谱获取量最多的天文望远镜起到了关键性作用。LAMOST成功运行以来,世界上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天文望远镜借鉴LAMOST光纤定位技术开始进行多目标光谱观测。然而,国...

上海天文台利用独创的旋转漂移扫描CCD技术开展近地小行星精密定位和定轨(图)
行星 精密定位 观测
2024/5/24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以下简称上海天文台)与乌克兰尼古拉耶夫天文台的联合研究团队利用独创的旋转漂移扫描CCD技术开展了近地小行星的常规观测,实现对近地小行星的精密定位和定轨。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海洋地震研究新进展:基于三维模拟技术提升定位精度(图)
海洋地震 定位 固体地球
2024/5/25
2024年5月17日,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徐敏研究员团队,联合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吴文波和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倪四道院士,发展了基于三维远震格林函数,有效提高海洋中强地震定位精度的新方法。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地学期刊《地球物理研究杂志-固体地球》(JGR-Solid Earth),博士后臧翀为论文第一作者。

中国科学院海洋地震研究新进展:基于三维模拟技术提升定位精度(图)
定位 大洋地质 海洋地震
2024/5/19
2024年5月17日,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徐敏研究员团队,联合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吴文波和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倪四道院士,发展了基于三维远震格林函数,有效提高海洋中强地震定位精度的新方法。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地学期刊《地球物理研究杂志-固体地球》(JGR-Solid Earth),博士后臧翀为论文第一作者。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院课题组开发出一种研究膜蛋白定位取向的新方法(图)
膜蛋白 定位 细胞
2024/8/23
2023年9月14日,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院高宏波教授课题组在最新一期的植物学高水平国际期刊《Plant Communications》(一区,IF="10.5)发表了题为“A new method based on the release of fluorescent protein tag by TEV protease for studying the orientation of membr...

雷电作为自然界中最为震撼的现象之一,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和大气科学问题。它不仅对人类社会造成火灾、电力故障、通信中断等直接威胁,还是触发其它大气现象和生态系统变化的关键因素。因此,对雷电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社会价值,科学家们一直在追求更高的精度以更深入理解这一复杂现象。

雷电作为自然界中最为震撼的现象之一,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和大气科学问题。它不仅对人类社会造成火灾、电力故障、通信中断等直接威胁,还是触发其它大气现象和生态系统变化的关键因素。因此,对雷电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社会价值,科学家们一直在追求更高的精度以更深入理解这一复杂现象。